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4-07-29 10:42:21
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5篇

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篇1

一、 说教材

《她是我的朋友》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含蓄隽永的佳作。作者巧妙地设置悬念,先在读者头脑中埋下一个谜,以引起强烈的期待和追索,继而谜底揭开,真相大白,使读者从中获得惊喜和教益。这篇课文讲的是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孤儿院的孤儿阮恒,为了救护受伤的同伴,毅然献出了自己的鲜血,挽救了同伴的生命,当问他为什么要献血时,他只是说"她是我的朋友".课文通过对阮恒献血神情、动作的真实描述,生动地展现了他为救朋友而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 学习这篇课文,要继续训练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指导学生运用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理解课文,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阮恒无私奉献的品格。

2、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

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表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复杂的心情。

二、 说教法

1、情境法。本课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教材,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师的语言,课文中的插图,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受到情绪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本课分三步进行:

(1)披文入情,整体感知;

(2)精读品味,体会感情;

(3)指导朗读,陶冶情感。

2、扣题法。本课课题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可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说说"她"是谁?"我"是谁?为什么要用人物的语言作课题?再简单介绍小女孩、阮恒的情况,用二三句话说清楚这对朋友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训练学生审题和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3、谈话法。本课教学,多处采用谈话法,导入新课时,为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可通过谈话营造紧张、危急的气氛。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自学、讨论后,以自由谈话的方式汇报自己的学习收获。使学生对所理解的内容得到及时反馈,在谈话中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活跃思维,发挥主动性。

三、 说学法

1、读书方法的指导: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来学习课文。初读课文,尝试理解不懂的词语,提出问题;细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思考理解,体会感情;最后想想学了这篇课文,在读书方法上有什么收获。

2、思维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句段,由表及里地深入领会语言文字的内在意蕴。如结合具体词句体会阮恒献血时的感情变化时,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表示"哭"的词,再辨析这些词语的细微差别,讨论:阮恒当时的心态怎样?使学生明白:阮恒从啜泣到呜咽再哭泣,可以看出阮恒在输血过程中痛苦、紧张、恐惧的心态,可他没有中断输血,而是在不断地掩盖自己,这正是他舍己为人,无私奉献高尚品格的真实写照。

3、迁移方法的指导:在指导学习第五自然段后,引导学生结合思考练习2的要求小结出学习方法,再让学生用这种办法学习第九、十自然段。

四、说程序

(一)披文入情,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时,通过语言描述把学生带进课文中的"输血迫在眉睫"的情景,唤起学生对小姑娘安危的关注之情。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学生带进故事情节,拨动学生的心弦。

3、默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读中自悟,与作者产生共鸣。

4、引导学生紧扣课题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掌握课文内容。

(二)精读品味,体会情感

1、抓关键词,了解危急。抓住"迫在眉睫"一词,质疑、释疑,了解事情的起因和所面临的严峻情况,明白给小姑娘输血是救命的关键,刻不容缓。

2、品词析句,感受悲壮。

(1)决心献血。以课后思考练习2为例,让学生找出其小手的动作:颤抖——举起——放下——举起,从这一系列动作变化的语句中,引导学生感悟他献与不献思想斗争非常激烈,但为了救小姑娘,下定决心举起手来,以自己的死去换取她的生。

(2)献血时的表情、动作。采用以上的方法来学习,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哭"的词,引导学生比较"啜泣"、"呜咽"、"抽泣"这几个词的意思,提出问题:阮恒为什么会这样?他当时的心情怎样?再划出他不断地掩盖自己痛苦的动作,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讨论,明白:他是在以顽强的意志战胜害怕和恐惧,再大的痛苦也改变不了他救人的决心,他那不让别人看到自己为朋友牺牲时的痛苦的高尚灵魂也越来越鲜亮感人。学生在品词析句中,真切地感受这悲壮的气概。

(3)解除"死亡"警报。医生用轻柔的声音安慰他,他立即停止了哭泣,好像没事似的,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领会虽然输血不会死,是虚惊,但他那纯洁无瑕、愿为朋友献出一切的美好心灵却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三)指导朗读,陶治情感

1、把握环境特点读。如指导读面临严峻的局面的句子时,语速要稍快,读出紧张危急的气氛。

2、把握感情基调读。如"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为表现孩子的思想斗争,"沉默"要读得缓慢、轻声;为强调精神紧张,读"颤抖"的声音稍带发颤;"举——放——举"这三个动词要读出语速的变化(从慢到快),特别是最后"举起来"语气要坚定。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品味人物的心声。

3、图文对照情景交融读。插图与课文内容相辅相成,画面向学生展现直观的形象,让学生图文对照进行朗读,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朗读课文第九、十自然段,先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再图文对照读,强调重音、停顿、节奏、语调。体味其情感变化,使阮恒的心灵美自然而然渗入学生的心田,受到巨大的感染和教育。

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篇2

(一)《可贵的沉默》一课讲的是:父母都知道孩子的生日并向他们祝贺,孩子们因此感到快乐;而知道父母生日的孩子只有几个,而没有一个孩子向父母祝贺生日的。老师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孩子不但要接受爱,而且要回报爱。

(二)教学目标:

1、读懂得课文内容,学会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父母,关心别人。

2、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点:理解学生的情绪变化,懂得关心别人。

(四)教学难点:体会沉默的可贵。

  一、教学结构:质疑导向——探究体验——深化主题——

……此处隐藏5987个字……关句子,找出其中的连接词语。

⑦“陆地上蕴藏量很少的稀有金属。”课文中描写植物和矿产的时候,为什么只写这几种?

(设计意图:以问题引导探究,让学生在信息重组、比较分析、多向开放、合理想象、自由质疑的提问和情境中探究,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开阔的、更活跃的探究平台。问题的解决,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又能激起学生进一步深入阅读、不断钻研,在良性循环中,最终形成积极探究的心理倾向。)

随机点评:

你是怎么理解的?能说一说吗?

你还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真能干!

你和作者一样会观察、会分析!

他是读中有所发现的,你也能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吗?(朗读指导)

你认为奇异在哪里?他提供的材料有什么不足?

鼓励多种表达:

还有与这份不一样的吗?再交流。

疏理学法:

引导学生归纳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1)思——问题。

(2)画——重点句。

(3)找——重点词语。

(4)说——自己对内容的理解、感受。

(设计意图:自由宽松的语文课堂才会激起学生智慧的波澜。我们老师要允许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脑袋思考,用自己的嘴巴表达,获得自我满足。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的思维自由驰骋纵横,充分展示了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在这儿,老师再也不是传统定义中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人了,更像一个专业的主持人。)

三、引导表达

1、配乐有感情地朗读。

2、展开想象,练习说话、写话。

(1)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表现在哪些地方?你能用“有的……有的……还有的”或“有……有……还有”来说一说吗?

(2)仿写一段话:

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我们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发挥你的想像,请你写一写。

(3)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了解到海底世界是如此美丽多彩,景色如此奇异,物产如此丰富。想象一下,假如你来到海底,你要做些什么?

(设计意图:活动是学生的潜能得以生发、表现的基础。学生有活动的时空、有选择的权利、有展示的舞台、就有了更多感知、观察、思考和探索的机遇,就有了更多表达情感的平台。在这儿,通过展开读、说、写、评等活动,充分地表达了学生从文本中体验到的情感。)

四、拓展整合

关于海底的奇异景色,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课外查寻、搜集相关的资料,请你来写一写《海底世界》。

(设计意图:联合学生从探究学习中得到的情绪体验的水平,通过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延伸,使学生的情绪体验延伸整合,引领其向更远更辽阔的地步提拔,为学生打开更多实际生存天下的窗户,拓宽学生发挥各自才气的天地。课外阅读、社会观察、民间采风,便是对社会、对人生举行深入的体验感悟,从而建构起良好的语文配景。)

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篇5

关于教材:

《苏珊的帽子》是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单元围绕着一个共同的主题“尊重与平等”。课文篇幅不长,但是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温情,是一篇充满了人文关怀的课文。然而,平实的语言、平凡的故事却蕴涵着深刻的为人道理:只有建立在平等之上的关爱和尊重,才是真正的关爱和尊重。

课文叙述的是苏珊因为做化疗失去了一头美丽的金发,班上的老师得知后,以研究帽子为名,热情而郑重地宣布全班同学都要戴着帽子来上学,而且越新奇越好。表面上以认识各种各样的帽子为名,实质是为了不让苏珊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这样,当苏珊返校时就避免了尴尬,在不知不觉中使苏珊树立了自信,保护了她的自尊心,在互相尊重的环境中轻松愉快地生活。

关于人物:

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苏珊和海伦老师,她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人物形象鲜明饱满。

苏珊:一个可爱聪慧、热爱生活的女孩。她的可爱在课文第一句已直接说明。她的热爱生活和聪慧从“虽然那蓬勃的生命力和渴望生活的信念足以与癌症——死神一争高低,她的聪明和好学也足以补上被拉下的课。”这句中的两个“足以”能够体会到。除此之外,细读课文,我们可以察觉,苏珊她有着所有女孩共有的心理:她爱美、情感细腻、自尊心强,既有坚强的一面又有弱小的一面。她和绝大多数女孩一样,喜爱自己的一头金发,觉得那很漂亮,然而当她以坚强的意识战胜病魔后,却又背上了新的心理上的包袱。苏珊的形象是多面的,内心活动是丰富的。然而,当小苏珊这颗幼小的心灵将面临再一次的打击时,正是有了海伦老师的巧妙安排,才使苏珊从自卑中走出来,重新树立自信和变得活泼。

海伦老师:她不仅是一个善良的人,更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她用她的智慧,巧妙而自然地掩盖了苏珊掉光头发不得不戴帽子的尴尬。不但保护了苏珊幼小的心灵,而且告诉了她的学生,如何表达对他人的关心,什么才是真正的关心和爱。

关于主旨:

什么才是真正的“尊重”?

在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到了教育成为了一种细节上的尊重,成为了一种真实的心灵呵护。每个学生都在这种尊重以及对于他人或者自己的呵护中获得了心灵的感悟。这种尊重与理解的来源体现的层面已经脱离了技能的伪装,而存在于生命与生命,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之中。

关于教学重、难点:

从学生现有的阅读基础来看,感受到老师和同学都是善良而富有同情心的人是不难的。但是,同情,这种对弱势群体的关心之情,是非常容易被激发出来的,而感受课文中老师、同学的同情心及善良,只是对文本最浅层面的理解,且绝不是本文中人物的精神品质的精髓,不是本文的立意所在。回望现实生活,想表达自己的关爱但最终却适得其反的事例有许多,比如身边的残疾人,全社会都在倡导关心他们,但是,在我们表达我们的爱心时,有没有顾及到他们的感受,考虑到他们的自尊心呢?我们是不是先把他们的伤疤赤裸裸地揭开,再施以我们的同情和关心。我们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去向人施舍自己的爱,还是把自己放到跟他们同样高的位置,设身处地地从他们的角度去思考他们实实在在的需要,从关爱生命的高度去切切实实地思考他们的诉求?显然,学习本文,学生应该从海伦老师的行动中,感悟到什么是真正的尊重,什么是真正对人的关心。它不是光有一份心就够的,它还需要正确的表达方式,而这种正确的表达方式正是“平等”的体现,“尊重”的体现,是海伦老师智慧的结晶,是本文人文关怀的展现。所以,我下面着重谈谈在这堂课教案中,我是如何达成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

教案:

课文结构和教学环节设计:

纵观整篇课文,苏珊的情感变化是非常明显的一条线索,从开始的“担心”“犹豫”到后来的“自如”“轻松”,而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就是海伦老师的那个充满智慧和爱心的提议。我以苏珊的情绪变化为主线,分为三个板块:体会苏珊担心犹豫的心情——体会苏珊自如、轻松的心情——体会

海伦老师的智慧与爱心

板书设计:

苏珊的帽子

(智慧)

担心、犹豫————→轻松、自如

平等、尊重

《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