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书》说课稿

时间:2024-06-14 07:11:14
《石头书》说课稿

《石头书》说课稿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石头书》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石头书》说课稿1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石头书》是义务教育国标本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谈,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也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

本课情趣盎然,寓科学知识与充满童真的对话中,是一篇有趣的科普作品,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教材,也是对学生进行态度、情感、价值观熏陶的好体例。

我们学校的科技展厅里有一些化石和动物的标本,学生已经参观过,并且也像文本中的川川和磊磊一样对它们非常好奇。因此,当他们接触到这篇课文时,马上会进入文本所描写对话情境中。

基于以上对教材简析和学情分析,并根据《语文课程新标准》对本年级段的具体要求,我拟订了这样的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情感目标:借助课文的语言文字,鼓励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究,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其中,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好对话,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结合课文语境,特别是抓住文中叔叔的五次回答中的句子,来理解石头是一本怎样的书,从三年级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来看我觉得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借助多媒体课件等有关必要的教学辅助手段来优化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对于本课的教学,我安排了两教时。

第一教时,我准备安排“疑问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指导书写”这三个环节。在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中,我准备先板书课题,当你看到这三个字时,想到了什么?学生提出了一系列的疑问。教师小结:同学们脑海中一下子浮现出这么多问题,真好!大家都想很快找到答案,一直要把问题弄明白为止,学生齐声说:对!教师归纳:问个明白,探个究竟,这就叫刨根问底(板书:刨根问底)那么,就让我们轻轻打开书,到课文中去刨根问底吧。进入第二个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布置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特别要指导学生读准生字词的读音,如“堪、炭”是前鼻音,壳是多音字,还要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的停顿,如第七自然段,要指导学生读通读顺。同时在读的过程中,借助多种方法理解部分词语,如借助媒体展现雨痕、波痕、矿物的画面,让学生理解石头书上的字是什么样的。通过理解“刨根问底”的“刨”是“挖掘”的意思,接着让学生找出他们问了哪些问题,请男同学问,女同学读叔叔的回答,再次感知课文内容。在这一教时的最后,是“学习生字、指导书写”这一环节。通过分析字形、示范书写、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在田字格内把字写端正、匀称。

第二教时,我将在第一教时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精读课文的重点对话部分,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通过教师有机调控,学生自主参与达到逐步到位,对第二课时的教学,我也准备安排三个环节,分别是:复习检查,作好铺垫;精读课文,理解感悟;总结课文,延伸拓展。

课始,先对课文中出现的词语进行复习,然后对上堂课的学习进行回顾:让学生说说通过上一节课学习,对课文有了什么了解,从而为精读课文作好铺垫。在第二个环节“精读课文,理解感悟“中,我将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的字、词、句、段,通过读一读、想一想、看一看、议一议等形式引领学生进入文本,体会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究知识的强烈的愿望。进而读懂石头书。比如在学习课文的第六至第九自然段时,我准备进行这样的预设:

1、请同学自己读读课文的第六至第九自然段,边读边想川川和磊磊提了一个什么问题?你读懂了吗?

2、学生自读课文第六至九自然段。明白他们的问题是石头书上有字吗?有画吗?根据叔叔的回答学生明白了石头书和语文书一样,上面有字、有画。

3、引导学生再次进入文本,仔细读读,找出描写石头书上的字、画的一段,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先后顺序出示相应的句子引导学生仔细研读。“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留下的足迹,叫波痕;还有那些小不点儿,黄的,黑的,红的,闪光的,透明的……叫矿物。这些都是石头书上的字。”“这是树叶,这是贝壳,那块石头上还有一条小鱼,这些都是化石。”

第一步:指名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第二步: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鼓励:你真行,一边读一边将“石头书”与“语文书”进行比较,发现他们有相同的地方。石头书上的字只有勘探队员才能看明白。

第三步:借助媒体,使“雨痕”这个石头书中的字变红,旨在引导学生好好读悟,交流各自感受。在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教师的适当点拨下,体会出“雨痕”是“雨点留下的脚印”,教师出示放大的雨痕的图片,教师总结这些都是石头书上的字。这些字呀,可只有勘探队员才认识呢。所以,指板书,大家一起读:石头就是书。在感悟的基础上再读这句话,把句子中包含的情趣表达出来。

其他“波痕”“矿物”我也将采用上述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如在讨论“波痕”时重点抓住“波浪留下的足迹”引导学生体会波痕就是石头书中的字,也只有勘探队员才能看懂,所以指板书:一起读“石头就是书。学生再次分角色朗读这段对话。通过读读、想想、看看、等方法,紧扣“石头就书”来品悟文本内涵。

第四步:教师过渡,石头书中的画能看懂,学生读书上的话“这是树叶,这是贝壳,那块石头上还有一条小鱼,这些都是化石。”

第五步:借助媒体,使“树叶、贝壳、小鱼”这些石头书中的画变红,旨在引导学生好好读悟,交流各自体会。你说你认识石头书中的画,那么你上次参观了我校的科技展厅,你说说看到了哪些画呀?学生争先恐后地说,估计会说:恐龙蛋化石,三叶虫化石等等。教师小结:所以,石头就是书。学生分角色朗读这段对话,把他们那种热爱科学、探究知识的强烈愿望表达出来。通过读读、想想、议议等方法,紧扣“石头就是书”来品悟文本内涵。并在这过程中,形成这样的板书:

石头书字:雨痕、波痕、矿物

画(化石)树叶、贝壳、小鱼

课文的最后一段对话化石说明的问题,我准备联系课文的第七自然段“这是树叶,这是贝壳,那块石头上还有一条小鱼,这些都是化石。”来学习,如果我们在这座山上发现有树叶的化石,说明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是什么?学生通过想想、议议发现曾是密林,我随即利用媒体把“密林”点红,出示密林的图片,引导学生读好“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是一片密林,地上有花有草,还有许多昆虫。”

其他 ……此处隐藏1857个字……有字,还有画,那这些字啊、画啊是怎么形成的,石头书里还有哪些知识,我们将下节课来学习。

四、钢笔字指导。

1、指导写法。

2、学生描红。

字:雨痕、波痕、矿物

板书设计:17、石头书画(化石):树叶、贝壳、小鱼

教后记:通过多遍朗读课文,以老师的感情带动学生的.感情,整体感知课文,学懂课文。

《石头书》说课稿4

一、说教材

《石头书》是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通过两位小朋友——川川和磊磊与勘探队员的交谈,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也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赞扬了他们刨根问底的精神。全文共1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5):写石头的外形一层一层的,像一册厚厚的书;第二部分(6 — 11):介绍了石头书的内容:“字”和画;第三部分(12—14):写石头书的作用。

课文情趣盎然,寓科学知识于充满童真的对话之中,科普作品成了有趣的儿童读物,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使其产生阅读期待。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精读课文。凭借具体的语言资料,了解什么是石头书、石头书里有哪些学问以及研究化石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以小组自主学习为主,借助图片资料引导孩子们围绕“为什么叫石头书?”这个问题探究有关石头书的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究的精神,培养

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赏析课文第五、七、九、十一自然段解决“为什么叫石头书”这个问题。

2、教学难点:理解研究化石的作用。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成功的导入,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学习状态,为整节课奠定基调。我由一块菊花化石引入课文的学习,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精读感悟

(1)《课程标准》对中年级学段要求初步学会默读,因此在找川川和磊磊提的问题时设计为默读,边读边画出问题,同时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2)由“刨根问底”导入课文,抓住“问”来走进文本,帮助学生建立“问”的意识,为教学情感目标作铺垫。在讲授的过程中进行朗读训练,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验。另外,在探究问题的答案时我还不失时机的进行句式训练,如: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用“因为……所以……”说话等。

(3)三年级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仍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对于较抽象的事物还不能很好的建立关联点。而图片正具有形象、生动等特点,符合现阶段学生思维发展规律,更易于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易于接受知识。因此在教授过程中通过出示雨痕、波痕、矿物、化石的图片来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形象,帮助他们更好地感知矿物、化石等抽象事物,同时更好地理解课文。

(4)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积累语言词汇,陶冶情操。《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文以对话为主,其中有人物的神态描写,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引导学生通过读来表达自己的体会。

(三)课外延伸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石头是什么样子,激发学生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四)总结升华

通过谈收获再次引导学生明白大自然是一本博大精深的书,要学习川川和磊磊热爱科学,善于探究的精神。

(五)作业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本课所学的内容为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化石,因此让他们搜集有关化石的资料他们将乐意而为,在兴趣之上培养习惯,提高学生搜集、处理资料的能力。

《石头书》说课稿5

一、说教材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流,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也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

全文共1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3段。

第一自然段:( 1 - 5 ) 写勘探队员告诉两个孩子,山上的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第二自然段:( 6 - 11)介绍了石头书上的“字”和画。

第三自然段:( 12-14 )写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不少,石头书的作用可大了。

课文情趣盎然,寓科学知识与充满童真的对话之中,科普作品成了有趣的儿童读物,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使其产生阅读期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反复朗读中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大意,认识人物对话。

二、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化石的作用,注意培养学生学习与思考问题“刨根问底”的良好习惯。

三、说教学设计:

1、对比导入,激发兴趣。

首先借用实物(语文书和石头),形象对比,引起学生兴趣,导出课题后,读题设问,让学生质疑问难。

2、图片展示,感知石头书。

现阶段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过程当中,而图片正是具有形象、生动等特点,符合学生规律,因此更易于激发小学生兴趣,易于接受知识。

3、以读为核心,读中感悟。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在教学中贯穿这一宗旨,始终把读放在第一位,让学生自己读懂课文。

4、图文结合,感知课文内容。

在教学中,我由图到文,再由文到图,图文结合,遥相呼应,把文中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从而达到感知课文、学懂课文。

5、渗透写字指导,培养书写能力。

俗话说字如其人,一手好字让人赏心悦目,心情愉快,所以在最后一点时间里,我让学生自己发现字的间架结构,同时给与适当指导、评价,让学生想写好字、能写好字。

四、说教学方法。

在教的过程中,努力做到精讲精问,让学生自己多读多练,重在积累和感悟。课堂上努力做到扩大训练面,让每个学生多读多练,重在参与,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及时反馈和调控,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逐渐掌握。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要着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在课堂上学生细细的读书,静静地思考,展开适当的讨论,给学生学习和自主权,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做到引导,扶持,点拨,“到位”而不“越位”。

指导学生写字,培养书写能力。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石头书》说课稿之一,希望对你有帮助!

《《石头书》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