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阶说课稿
台阶说课稿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台阶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台阶说课稿1我的说课题目是《台阶》。它选自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将从教材,教法与学法以及教学过程设计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㈠先说教材,
《台阶》选自第二单元,本单元是写人单元,表现的是普通人、普通事。前两篇文章分别是《阿长与山海经》与《背影》,均是讲读课,所以本课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点的巩固。单元提示这样要求:“……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这是本单元的总体目标,对本文而言,整体把握故事内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父亲”形象的特点,是我们学习本文的目标之一。不仅如此,新课标的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并举的理念,还要求我们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对学生多些引导,让他们获得更多裨益。所以在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找到“父亲”身上的闪光点,培养学生尊重父亲,热爱父亲的感情,也是我们预期实现的一个重要目标。
对于初二学生而言,本文情节的单一,文字朴素的特点,无疑给学生解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所以我们将本文定为自读篇目,预计课时完成,当然困难仍然是存在的。由于小说是以“父亲”的儿子为故事的叙述者,讲述“父亲”为盖新屋而拼命苦干的一生,表现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的双重感情色彩,正是因为作者这种复杂的心态,决定了“父亲”的形象,具有比较开放的意义。所以分析“父亲”的形象,便成为学习本文的难点,要解决这一问题,又必然要以梳理的故事情节,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为前提,所以这个前提应作为突破全文的重点。
㈡再说说教法与学法。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也强调学生的“协作性”,他们认为各人在理解上的差异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通过交流与比较,才能领略他人是如何处理同类问题的,以及收效如何等等。所以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获取与建构者,而且在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是一条捷径。这些理论与《课标》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谋而合。本文在学法上正是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它的另一个根据是《台阶》文本的特点。“父亲”的人物形象分析可以从多角度进行,可以结合学生独特的个人体验,在是师生间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人性化的解读。这在很大程度上,也锻炼了学生的发教性思维与创新思维。总而言之,在学法上以学生自读为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在教法上,以教师引导为主,既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引导学生进一步对既得答案发出质疑,从而巩固了原有知识体系。(接着说说板书,因为教法与学法的特点,板书主要突出“父亲”的话:“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作为主体板书,这也是全文的文眼。“父亲”的人物形象特点罗列于这句话的下方。)
㈢说教学过程:
⒈导入:由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说起,引出父辈创业的艰辛,从此引出本课内容。
⒉整体感知: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再次浏览文章,进行复述课文的比赛,评比出复述最佳的同学,本环节一方面以比赛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较轻松的气氛中完成。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并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巩固了复述技巧,寓教于乐。
⒊品味赏析:本环节是全课的重点,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品味分析“父亲”的人物形象问题,学生分组等准备工工作,不再下赘述。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呢?还是从文本出发。全文由“台阶”高低问题引入,又以“父亲”建成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告终,“台阶”充当了贯穿了全文的线索。“父亲”的形象在造屋的历程中渐渐清晰,“父亲”的性格特征也随着“台阶”的变化,而不断强化,所以要破解“父亲”的秘密,必然还要从“台阶”入手。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设计了三个问题:“①父亲为何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②父亲是如何造好这栋新屋的?③父亲造好新屋后,有何变化?”这实际上给学生的讨论研究提供了一个大主文方向,也一定程度上节省了课堂时间,提高了效率。在对“父亲”形象特点进行赏析之后,我们还设计了一个环节,即评价环节。可以是自评,学生间的互相评价,当然也可以是都是的评价,我们鼓励自评与互评。用建构主义学习观理论来说,自评与互评就是一个调整自己知识体系,去不断容纳新鲜知识的过程,它能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地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也能促进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的提高以及自学能力增加,所以不仅评价的环节不可或缺,我们还提倡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
㈣质疑与解答,
这个环节安排于“合作探究”之后,是为了给学生的讨论交流提供一个缓冲的空间,预留5-10分钟,让学生质疑,这个疑问可以是总体结构上的,也可以是细微枝节处的,甚至可以突发奇想地联系课外,跨越其它科目,提出问题。教师一定要提供给学生什么既定答案,更不必要在一节课的容量内完成,对有价值,富有创造力的问题,除了支持提问与大力表扬外,还可以把它作为一个研究性课题或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来开展。所以质疑环节一定程度上是合作探究环节的延伸,又对它有所超越,它已经走出了语文的范本,向课改中倡导的“大语文”的境界迈进。说到这,我想引用一首描述语文教学特点的诗歌来结束这次说课:“语文譬如花,社会乃其根,土活椒兰茂,源泉开江海深。”愿我们的语文教学有处处开出鲜艳的花朵!谢谢大家!
台阶说课稿2教材分析
《台阶》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是当代作家李森祥的一篇小说,小说以“台阶”为线索,用第一人称,叙述了一位“父亲”经过几十年的奋斗,终于将自己的三级台阶的房屋建成了九级台阶的新屋的故事,塑造了一位要强、勤劳又很谦卑的农村父亲形象,真实地再现了中国传统农民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坚韧顽强的人生历程。
本单元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与同情,是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透视那个特殊年代中处在社会底层的人们的生活,启示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培养孩子们的爱心和同情心。同时启示学生语文来源于生活,只要关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富有一颗爱心和同情心,关注社会中容易被人忽略的人们,就有无穷写作素材,开阔学生作文取材的视野,回归写作本源。
一、说教材
1.《台阶》是人教版初中《语文》 八年级上册第 二 单元第三课。《台阶》是一篇以父亲为描述对象的短篇小说,以农民的儿子作为故事叙述者,小说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虽以父亲为主要 ……此处隐藏32194个字……/p>
要强--老实厚道--愚公移山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
老屋(贫穷、地位低)
(设计意图:①体现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方法②直观表现文中父亲勤劳、质朴,又有所追求的品质③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
台阶说课稿15一、说教材
《台阶》是一篇以父亲为描述对象的短篇小说,现被选入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与本单元其他四篇不同,是小说,但也是叙事类作品,主要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通过作者的描写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父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他具有农民的朴实、淳朴、无私,而且敢于拼搏的精神。本文以父亲为主要描述对象,但此文并非表现父亲的作品,而是在表现一代农民形象,具有农民的老实厚道、要强、勤劳、朴实等品质外,这位父亲更是一个用劳动证明自己存在价值从而赢得别人尊重的人。这一点也正是他有别于普通农民之处。另外,全文以儿子的眼光关照父亲,除饱满对父亲的敬佩之情外,文字间也流露着辛酸,深沉地向着时代呼唤,亿万农民的希望在于先进的生产力。
根据教材及单元目标,我将本节课的目标制定如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体会领悟父亲的情感与性格。
过程与方法:学习用细节刻画人物的写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父亲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教学重点:领悟父亲的情感与性格。
教学难点:学习用细节刻画人物的写法。
教学方法:朗读品味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二、说教法学法
从台阶与父亲之间的关系切入,了解内容,初识人物,让学生整体感知全文,从而带动对全篇的深入研读和领悟。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发问精神,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深入研读。在合作探究中相机点拨与引导,使学生更深地理解文章主题。教师在课前可让学生反复读小说文本,充分地熟悉情节,避免因文章本身太长和离学生生活较远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畏难情绪。
《台阶》是一篇语文平实但内涵深刻的文章,不同的人对它的主题有着不同的解读,特别本文的主人公又是一位农民,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正因如此,它又是一篇研究性学习的理想教材。所以这堂课适合于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三、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前播放崔京浩歌曲的《父亲》营造气氛)教师激情导入
画面、音乐创设情境,唤起美感,使学生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具有一种急待接触课文的内趋力,便于学生理解和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检查预习:
1、文学常识:
2、字词:
3、解词:
检查预习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既督促部分不自觉的学生,又使大部分学生得到复习巩固。
(三)、初读课文 了解故事情节
1、说说故事梗概
2、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提示:谁?干什么?怎么样?)
通过复述故事,学生初步把握情节,对人物也有一个初步感知,做到整体的把握。复述故事,也训练了学生快速阅读、勾画圈点法阅读以及培养学生信息筛选和概括能力
3、父亲为什么执意要造一座有高台阶的房屋呢?
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把握文章的线索和文眼。
三、速读课文 感知人物形象
父亲显然是一个有梦想,有追求的父亲,那么除此之外,在你心中,他还是一位怎样的父亲呢?
请用这样的句子说话:“他是一个 的父亲,第 段 行这样写道 。 ”
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筛选信息,掌握抓住关键词句进行人物赏析的方法,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完整流畅的表达,让学生自己感悟父亲身上勤劳、质朴又有所追求的品质,引领学生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
五、再读课文 品析精美语段
父亲有着如此优秀的品质,但他身上还有很多东西令我们深思,再读课文,品析精美语段,深入到父亲的内心世界。
按照提示,迅速找到以下片段,完成活动
1、准备之时(19-20段)
2、砌成之时 (21段)
3、砌成之后 (30-32段)
活动一:
准备之时——揣摩父亲的心理,在20段第一句话后加入父亲的心理描写。
朗读,根据你的理解,在20段第1句后用第一人称加入父亲的心理描写。
(表现他内心强烈的渴望、难以抑制的兴奋之情。)
你是从哪些细节体会到父亲这种强烈的喜悦的?
(例:起床的时间 劳动的动作、身姿 )
活动二:
砌成之时——本段运用了 描写方法,体现了父亲 的心理。
(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讨论交流。)
——动作、神态 无奈、高兴
小结:生活的艰辛和重压使父亲“驼惯了”,让这位父亲已经不习惯于接受别人的关注,而习惯低下头来做人。这是一种复杂的内心活动,说明台阶虽然高了,但地位没高,之所以“无法挺得起”,不仅是生活的重压,还有谦卑的做人态度,这一切都来源于贫穷。正因为贫穷,父亲心中才充满了强烈的想要改变自己贫穷生活和命运的渴望。
活动三:
砌成之后——①30段哪些词语应该重读?(要强)
②31、32段应读出怎演的语气和情感?(无奈沮丧 懊恼)
③32段体现“我”怎样的请感?(伤感 遗憾——付出青春和毕生的精力,得到的仅仅是一座有高台阶的房子)
④齐读30—32段,体会父亲和“我”的内心。
这一环节是想利用三个片段,设计三个小活动,目的是通过活动来学习本文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细节等塑造人物的方法。重点是体会细节描写来把握父亲形象。
六、深入思考 把握文章主题
说说“台阶”的内涵
——希望所有像父亲一样的农民由贫穷走向富裕,由被漠视走向被尊重,由自卑走向自尊。
成长在农村的李森祥说:“乡土,永远是我创作的源泉,也是我情感的源泉。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我都不会忘记我来自农村,我有责任把中国农民最本真的情感表达出来。”
此文并非表现父亲的作品,而是在表现一代农民形象,具有农民的老实厚道、要强、勤劳、朴实等品质外,这位父亲更是一个用劳动证明自己存在价值从而赢得别人尊重的人。这一点也正是他有别于普通农民之处。另外,全文以儿子的眼光关照父亲,除饱满对父亲的敬佩之情外,文字间也流露着辛酸,深沉地向着时代呼唤,亿万农民的希望在于先进的生产力。
所以设计这一环节是想通过对台阶内涵的理解,来达到探究主旨的目的。
七、布置作业
1、作业本:字词(全体)
2、课练:
A组同学:1—7
B组同学:13—17
3:C组同学:写作《我眼中的父亲》)
分层布置作业,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够完成,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