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则孝》的教学反思
《入则孝》的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入则孝》的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入则孝》的教学反思1
我首先给孩子们进行范读,然后再播放动画课件让学生逐句重复念,逐渐反复的熟读,再慢慢的再给孩子们讲解句意。复习时,我采用全班背诵、分组背诵、男女生比赛背诵等形式。接下来,我以百家讲坛于丹老师讲的故事《大树》的故事让学生深入理解父母是如何的为我们付出。学生对“孝”有所领悟,但是还处在朦胧中,对为什么要孝敬父母的认识还不够深刻,潜意识中父母为他(她)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知道父母给予孩子的爱是无私的,激发学生从内心去感恩生养他的父母。之后,我又讲了《乌鸦反哺》和《羔羊跪乳》的故事。进一步使学生去感恩父母,让他们明白动物尚能如此,更何况乎作为万物之灵的我们人类呢?
我对这节课程进行了总结:作为未成年的学生从小就要树立“孝敬父母光荣,不孝敬父母可耻”的荣辱观念和人伦意识。孝敬父母不能流于形式和表面,要从思想情感上去尊敬父母、热爱父母,理解父母、慰籍父母。还要关爱长辈,特别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他们跟父母一样关爱我们,他们年老了,行动不便了,我们更要献上一片爱心。心中有了对父母的爱,自然就会爱老师、爱同学、爱他人、爱家乡,爱祖国。
中国古典文化博大精深,我对《弟子规》的认识还很肤浅,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以《弟子规》为抓手,深入了解古典文化的精髓,用古典文化的精髓来教育学生,浸染孩子美好的心灵,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培养更多的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平时多收集些教学资料,多学些专业知识,多和同事们交流教学经验以丰富自身修养。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活跃课堂气氛,让孩子们开开心心学国学。
《入则孝》的教学反思2
今天我上了一节弟子规课,这是我们学校本学期才开设的国学入门课。作为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学和文化内涵,最能启迪心智,陶冶性情。课前,在课文理解以及教具准备上,我都做了精心的准备。
教学过程中,首先我和孩子们谈话使他们感受老师的的亲和力,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当谈到“谁是你们最敬爱的人?”时,大部分孩子都谈到了自己的父母亲。这真是让人欣慰的事。父母亲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的确是我们最应该尊敬的人。接着,我让他们欣赏阎维文演唱的《母亲》。在歌声中感受伟大的母爱。我紧接着反问:“父母这样的为我们付出,我们应该怎么样对待他们呢?”引出新授内容——“入则孝”
动画课件让学生逐句重复念,逐渐反复的熟读,再慢慢的再给孩子们讲解句意。复习时,我采用全班背诵、分组背诵、男女生比赛背诵等形式。接下来,我以百家讲坛于丹老师讲的故事《大树》的故事让学生深入理解父母是如何的为我们付出。学生对“孝”有所领悟,但是还处在朦胧中,对为什么要孝敬父母的认识还不够深刻,潜意识中父母为他(她)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知道父母给予孩子的爱是无私的,激发学生从内心去感恩生养他的父母。之后,我又讲了《乌鸦反哺》和《羔羊跪乳》的故事。进一步使学生去感恩父母,让他们明白动物尚能如此,更何况乎作为万物之灵的我们人类呢?课程在《父亲》这首优美的旋律中渐渐拉下了帷幕,我对这节课程进行了总结:作为未成年的学生从小就要树立“孝敬父母光荣,不孝敬父母可耻”的荣辱观念和人伦意识。孝敬父母不能流于形式和表面,要从思想情感上去尊敬父母、热爱父母,理解父母、慰籍父母。还要关爱长辈,特别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他们跟父母一样关爱我们,他们年老了,行动不便了,我们更要献上一片爱心。古语云:“爱由亲始,亲亲而仁民”,“百善孝为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心中有了对父母的爱,自然就会爱老师、爱同学、爱他人、爱家乡,爱祖国。
课下,一些同仁们给了我一些建议如下:课堂气氛有待提高,应该在多媒体的.基础上采用更多样的形式,比如访谈、联系实际讨论……等等。国学是应该注重读的课程。首先很感谢同仁们提出的宝贵意见。我想:中国古典文化博大精深,我对《弟子规》的认识还很肤浅,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以《弟子规》为抓手,深入了解古典文化的精髓,用古典文化的精髓来教育学生,浸染孩子美好的心灵,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培养更多的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平时多收集些教学资料,多学些专业知识,多和同事们交流教学经验以丰富自身修养。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活跃课堂气氛,让孩子们开开心心学国学。
《入则孝》的教学反思3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时山西绛州人李毓秀所作。全书以《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教人应该怎样待人处世。
虽为古文,但作者最初的立意对象为受训的儿童,故而字意简单,读起来并不费劲,加之在网上查到杨淑芬老师的讲解,使我对整篇文件的思想有了一个浅显的认识。全文以人的品性修养为根本,教育一个人从小到大应该刻尽的本份和不应逾越的界尺,虽然觉得有些古板,但字里行间的劝叫,如明镜般映照出我与文中教诲的德行的格格不入,随之而来的是我对人生的迷惑和无助:我究竟应该怎样活着?
在读大学的时候,对儒家思想产生过浓厚的兴趣,在并不深入的学习过程中,发自内心的感慨古人的智慧,之乎者也中深藏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和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伦理道德。但是,近代一百多年的.社会的动荡和西方文明的交融,使得原本清晰的文化脉络渐渐模糊,尤其是肃清全社会价值取向的若干次运动,更是雪上加霜。
或许,对共产主义和建国领袖的崇拜支撑了上一代人的精神体系,到了我们这一代,原有的价值体系彻底崩溃,物资的充沛更加彰显精神的苍白,我们是文化缺失和精神贫乏的时代的产物,从何而开为何而去,我们没有信仰,却渴望信仰,我们对新的旧的道德标准都报以怀疑的态度,不屑于权威,却又迷失在追求的过程中。
或许会有人笑我矫情,自己的事情都管不好,还去管这些似是而非的东西。但是,这样的迷茫会影响我们的价值取向。偏激的、散漫的或者是愤世嫉俗的内心反映出来的正是我们自由主义。
看《弟子规》,觉得以前的人挺幸福的,一出生就已经有一套社会认可的道德范本,遵循着约束着,在短短的光阴中,总有被主流思想认可的圣贤书指引着,不管对个人发展是好是坏,但至少不会迷茫无助。一个人有一生都为之坚持的信仰,就算他资质驽钝,依然会有所成就的。
细读《弟子规》,发现其中的道理看似小,却是我们最无知和薄弱的地方。古人训诫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关怀朋友,都因为心怀感恩,正因为感恩,所以对人对物多了虔诚的敬仰之心,尊敬发至内心,而后谦虚谨慎的做人。时下太多如我一般的年轻人,强势的自我,对人对物都少了一份感恩之心,目空一切而后标新立异,自由散漫而后无法无天。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照《弟子规》,发现,陋习多的不是一点,而是全部。欣喜,此书再次开启我的启蒙教育,内审自我价值观,批判的接收古人为人处事的道理。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