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教学反思
《猫》教学反思(合集15篇)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猫》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猫》教学反思1今天我们班上了一堂公开课,讲的是寓言两则之一《掩盖过失的猫》。同学们的精彩的发言,宏亮的声音都给听课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节课下来,我有这样一些感受:
一、教师准确的角色定位和学生角色转换。
在这一节课中,我始终都是以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出现的,教师的作用是恰如其分地“引”上。而学生则是以故事中的“成员”身份出现的,他们开始就一直站在主人公小猫的身边,他们“目睹”了小猫的种种过失和百般掩盖,他们以朋友的身份指出了小猫身上的缺点,帮助小猫改过自新,由“喜欢—不喜欢—喜欢”,重新和小猫了成了朋友。学生始终都是故事中的一员。
二、新型的教学设计---寓言故事的生动化。
在这节课中,以介绍朋友方式导入课文,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而且这样的设计特别适合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
寓言故事一般都是充满哲理的,但在这一节课中,我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将充满哲理的寓言故事,生动化,生活化,让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三、对教材进行再创造。
寓言故事是让人从故事中悟出一定的道理,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故事对他们来说太充满理性,因此,我在故事的结局处继续开拓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以朋友的身份去帮助小猫改过自新,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更有利,语文教学三个维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猫》教学反思2《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文章简短,但写出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在教学中我注重对以下方面进行训练:
一、以“读”为主,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积累。在学生自读课文后,说说老舍家的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意在引导学生把课文分为两大部分,即“猫的性格古怪”和“满月小猫可爱”。重视感情朗读。感情朗读,能使得书面语言不仅能形成立体形象,而且能转化为表情达意的有声语,使文章的内在情趣和学生的自身情趣相得益彰。课堂上我努力用多种形式的读来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个人读、齐读、比赛读,大声读、默读、快速读等,学生们通过朗读揣摩,从老舍优美生动的语言文字中体会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最后还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背诵下来,情感升华,感悟作者语言的魅力。
二、抓住关键词句仔细推敲、品析。在学习猫性格古怪一段时,我抓住了“闭息凝视”这个词,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理解词语的意思。再通过查字典,知道是专注的盯着一个地方看,让学生明白,猫为了等老鼠的出现,怕自己的呼吸声吓跑了老鼠,所以有意识的抑住自己的呼吸,眼睛专注的看着老鼠洞,生怕老鼠跑了,让学生说,从这个词里你读出了什么?学生说,在这个词里读出了猫的尽职。理解了词语意思后,我让学生也进行屏息凝视并说体会。经过理解和自身体验,学生明白了从“闭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这句话里看出,猫真的是非常尽职,难怪老舍那么喜爱它。
教学本课时,我注意了让学生自主参与,学生的潜能得到一定的发掘,课堂因此而充满了生命活力。但是有些学生读还只能停留通顺上面,对文章的悟及积累还有所不够。
《猫》教学反思3《猫》是郑振铎小说,课文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意境深远、含蓄、沉郁,有很高的人文价值。本文篇幅较长,用一课时讲完,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我认为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的习惯,教给学生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事原则和方法是课堂教学的旨意所在。
教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品味作者的情感变化,激发学生感悟作品的主旨。
一、分别说说猫的来历、外形、性情、结局。
三只猫来历不同,外形不同,性情不同,结局更不同。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同时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和概括叙述的表达能力。课堂上学生积极发言,能实现了这一目标。
二、找表达感情的句子,体会作者对猫的情感变化。
作者对第三只猫的感情是重中之重。所用笔默最多。前两只小猫略写,第三只小猫详写。这样为感悟文章的道理做好铺垫。达到了理想的效果,从而引出散文的终极目的是让人明理。
三、说感悟,明道理。
这一环节学生发言的人数多,说出了自己的认识,顺利地完成了任务。最后联系学生的作文,让他们明白了:本文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写?以上由浅入深,逐块推递,让学生自由说话、至而理清作品、品味感情、领会深意、感悟人生、学会做人。
四、抓住文中的伏笔和铺垫,理解文章前后照应。
本文中即有伏笔,又有铺垫,正好教学生简单区别一下,二者区别是细微的,都是写作的技法,讲究一个行文的前后呼应。区别在于,而伏笔是埋下关子,设下包袱,你后面得抖开包袱。铺垫是前面有所交代,打好基础,以便后面的高潮。仅从运用来看,伏笔与下文承的“点”有一段距离,甚至是文首与文尾;而铺垫一般是紧接着,如前面写环境景物他人,接着就写主要人物。从课文中举例进行讨论分析。一部分学生能理解。
课上完了,目标基本实现了,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也很积极主动。回顾这堂课,自己并不十分满意,觉得最大的遗憾是:
学生自由说话了,学生主动说话了,但学生说的还是少,老师讲的还是多。
分析原因:
1、因为平时上课总怕学生什么也不知,所以,一上课我就信心不足,老是怕完不成教学任务,学生一不发言我就说。
2、学生预习情况比我估计的要差。学生一说慢了或说错了我就着急。
3、传统的教学观念的“余毒”还影响着我,有问题就急着要答案。没有好好的让学生讨论解决。
当然在学生活动中,教师的“介入”肯定是需要的,他需要通过艺术的“介入”来调控活动方向,来增强活动的厚度。可是,教师的这种“介入”应该控制在怎样的一个“度”上,才不至于喧宾夺主,不至于越俎代庖?这将是我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要注意探索的问题。
另外我还有一大收获,那就是要相信学生,相信自己:“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舞台有多大;施展的才能就有多大。”今后我会把课堂变成学生的最大的舞台。
《猫》教学反思4《猫》这篇文章非常简短,结构严谨,条理清晰,语言风趣亲切,通俗晓畅,充分表现了猫性情的古怪和淘气,表达了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在学习本课时,我注重对以下方面进行了训练: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在学习猫的性格古怪时,让学生从文中找到描写猫性格古怪特点的关键词语:老实、贪玩、尽职,再把描写这些特点的句子划 ……此处隐藏8594个字……思!通过本课的学习,我觉得自己在慢慢蜕变。尽管现在还是存在很多的不足,但我坚信通过领导的细心指导和学科其他教师不断提出宝贵的意见,同时,在自己不断的努力下,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一定能够更快成长。
《猫》教学反思13《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作者通过观察猫的神态、动作,倾听猫的叫声,把大猫的古怪性格和和小猫的淘气可爱描写得栩栩如生。文章结构严谨,语言风趣亲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无比喜爱之情。这样的课文,非常适合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对于《猫》这样的抒情散文而言更为有效。因此,我在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着重引导学生自己去找读有关描写猫性格古怪或淘气可爱的句子,并且说说怎样才能读得更好。
由于本文的语言文字隐喻性很强,许多词汇可意会不可言传,可体验而无法表达,有的是言有尽而意无穷,有的是“尽在不言中”。正是由于语言的模糊性,增强了语言的美感和表现力。所以,我们更应该引导学生多读,采用不同的形式读,根据不同的要求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不断地升华。
整堂课的教学我主要采用了以读为主的方式进行教学。读是为了写,为了表达。因此,课堂上我带领孩子们体会作者用字的准确,“蹭”的一字千金,“小梅花”的准确恰当而富有人情味,都是教学中的重点,同时,还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将文章的空白点表达,如猫追老鼠,猫玩线团等情景。这节课,热热闹闹,学生兴趣也较浓!猫的可爱也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又一个问题出现了,便是读写结合的问题,也就是怎么样将一个事物写具体形象的。我感觉这堂课我的这个训练点抓的很不到位,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注意这方面的训练。
《猫》教学反思14从第一次试教彻头彻尾的失败到第二次试教开始找到感觉,再到昨天的比赛较成功地课堂展现。虽然只是短短的五天,但仿佛自己经历了各种磨难,一路蹒跚而行,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才迎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一次的试教失败,打击很大。但也让我完全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备课的不充分,没有认真深入的钻研教材。只是套取了一些别人的教学设计,因为没有领悟,所以完全把握不好。另外,文章虽然不长,但要让孩子不仅体会到猫的性格古怪,还要体会作者对这只猫的喜爱之情。还要让学生感受一代语言大师的语言魅力。要在一节课中体现这么多的东西,如何把它们都很自然地交融在一起,确实感觉挺难。
原来的教案全部推翻,一切重新开始。认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像个学生一样拿着笔在读的时候圈圈画画。读着读着,读出了感觉,慢慢也读出了教学思路。结合其他老师所提供的一些好建议,开始执笔写教案。把体会猫性格的古怪作为一条贯穿课堂的主线,体会老舍爷爷对猫的喜爱作为暗线。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猫的性格古怪,抓重点词句,通过创设情境说、读、演等方法让孩子们快乐的品味。第二次试教,感觉找到了。孩子们体会到了这只猫的古怪,体会到了作者对它的喜爱,并且自己也不知不觉地喜欢上这只古怪得可爱的猫了。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完全被调动起来,整堂课气氛非常活跃,读得挺充分、到位。但是超时五分钟。反思后知道自己太过谨慎,没有大胆地让孩子自己独立学习,从头到尾都是我一步步地带着他们走。其实,课文内容很好理解,作为老师要给他们学习的空间好好读、体会。因此,决定第一自然段扶着他们走,通过体会相矛盾对比的特点来感受这只猫的古怪性格。第二、三自然段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学,四人一小组交流汇报学习。
修改好教案,心里始终还是放不下。想着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要感受人与动物是朋友,那么目前教案呈现的只是老舍喜欢这只猫,感情还没有升华到人与动物要和谐相处这个高度。从哪里入手突破?一直在脑子里想着。似睡非睡间突然萌发了通过“蹭”字来作文章,让学生的情感更上升一步。因此有了这精彩的一环节。
《猫》教学反思15《猫》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描写动物的文章,课文生动细致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猫满月时的淘气可爱,表现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这节课我主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重点词句的意蕴,感受作者语言的魅力和字里行间蕴涵的情感。
1、教学效果(思效)。
我善于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在学习猫的古怪性格时,让学生从文中找到描写猫性格特点的关键词语:老实、贪玩、尽职,再让他们把描写这些特点的句子画出来,并反复朗读,进而理解内容。没想到,学生不仅能够主动朗读,主动思考,更根据关键词句,自己分析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不过,学生在汇报时组织语言方面有所欠缺。我还注重写法的渗透,如我抓住文中猫耐心等老鼠这一事例,讲到写作技巧,并引导孩子们说出描写小动物时,要通过一两件具体的事例来表现小动物的特点。学生们在我的引导下回顾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先说出它的一两个特点,然后又分别用具体事例加以说明,真正掌握了这一写作方法。
2、教学收获(思得)。
我注重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学时,我告诉学生要抓住重点词语,反复诵读,从而去体会猫的性格特点。同时,通过反复朗读品味,体会作者流露的情感。如在了解猫性格古怪特点时,我安排学生自由选择问题探究,是真正将学生推上台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找表现猫性格古怪的词的环节,让学生板书,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学文要抓住关键词。对于问题的探究,让学生设身处地感悟作者为什么要把猫当作既任性又可爱的孩子。尤其是在研读第二自然段猫高兴时,我和学生们一起推敲‘蹭、伸”两词在文中的独到之处。课文为什么不用“擦、抓、碰”。因为只有“蹭”(轻轻地擦)能体现猫对主人的亲近、熟悉,没有距离,又有一种依偎、撒娇之感。学生通过比较句子,深刻地理解了作者对猫的喜爱至极。这样的探究,这种从“词、句、文”几方面探究文本方能真正收到学语文的效果。
3、不足之处(思失)。
1,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朗读有些忽略。教学中,朗读是体会感情最直接与最重要的手段。教学时,我引领学生通过抓重点词,重点句子,创设情景等方法去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但在体会之后未能让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再次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从而缺失了语文课上“书声朗朗”的重要环节,没能让学生在读中展现语言文字的魅力。因此,在今后的课上我将注重通过个别读、自由读、齐读、引读等多种朗读方法,在朗读中体味语文课的个中魅力。
2,备学生不够充分。课前,我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教材和教案方面,对于学生掌握课文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方向,各种问题回答的预设准备不够充分,以至于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评价语过于单一,引导不够深入。
4、改进措施(思改)。
这节课后我的感想很多,课程改革中的学生在变,教师更要变,新的课程需要教师要有全新的教育理念,需要教师加强文化修养,除了本专业扎实的知识外更要有多方面的才能,不但有渊博的学识,还要有敏捷的思维,较强的应变能力,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因势利导,使其燃烧发光,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地思考教学,如何在教学中增强学生主动探求的兴趣,增强学生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