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别姬》观后感
《霸王别姬》观后感3篇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何不写一篇观后感记录下呢?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霸王别姬》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霸王别姬》观后感1
看了张国荣版的《霸王别姬》,里面实在太多令人感动的内容,同时也发人深思。
这是一部细节极度精致的影片,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有那样的底韵,大概是照顾到国粹京剧这个极具内涵的文化吧?学艺的日子是苦的,但是并没有太多的逼迫,他们都是为自己的未来而努力,心甘情愿。我看到小豆子、小赖子逃出来了,本该欣喜的,可是在那种情态下哭得无声。他们看到有名角表演,终究抵不过内心的诱惑,冒着被打死的危险回到科班。我记得他哭着说了一句他怎么能成角呢,这得挨多少打啊。我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的心情,正如看到一个好的轮舞者,我会默默想着他会摔得多惨,摔多少次一样,正因来之不易才让人舍不下又拿不起,矛盾可想而知。
我们总说人生如戏,反过来想想戏如何不是人生?一曲《霸王别姬》蕴藏着多少道理?师傅告诫要从一而终,四爷解说得却很残忍,可是都有道理,不是吗?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自刎是一切的结束,可是她却在所有人心里活了千年,时间不是一个结局,很多时候只会是开始。酒不醉人人自醉,戏本无情人多情,奈何!奈何!
如果只看了前半段,我是开心的,那段时光的他们虽然矛盾重重,吃各种苦,受很多的罪,但是他们从来都没有对生活低下自己高贵的头颅。
那时候的楚霸王的确是霸王,不畏强暴,有几分骨气,恣意而为,潇洒活泼,不懂得怎么趋炎附势,让人时刻担忧但是又时刻竖起大拇指,是一个好汉。后面的霸王已经没了霸王的风采,懂得了将就,开始去讨好人,尽管第一次是为了救师弟,无可厚非。可是他的表现越来越让人失望了,各种退步,直到后来对师弟的揭发,违心对妻子说出不爱她划清界限的话,已经彻底丧失了自我。虽然在那种大环境下为了自保做这点牺牲算不了什么,可是他对观众的伤害可算是很大的。其实最开始他就没有全心全意在戏上,他把它当作生活的手段,为了更好的生活,生活中有它没它都是一样的。
蝶衣不是这样的,京戏是他的全部,他已经完全入戏了。他的师哥最常骂他的一句话便是:蝶衣,你真是不成魔不能活啊!骂他是戏痴戏迷,总是在生气的时候告诉他分清楚现实和戏。可是对于一个爱戏懂戏的人来说,它和生活早就已经融为一体了,借用古圣先贤的一句话就是道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程蝶衣是他还是她?我总是愿意用这个她来称呼这位程老板,她早已经超越了性别的界限。蝶衣对于唱戏是不分国界不分阶级地位,她眼中的人只有懂戏或者不懂之分,这是一个无邪纯真的人至死都在捍卫着为戏者的尊严。对于日本侵略者,她夸赞青木是懂戏的,后来又在生死关头说青木要是不死,这京戏早就传到日本国去了。八年艰苦抗战终于胜利,在大家对日本人恨之入骨的时候,她还在尊重死者的尊严,还在称日本国客观公正,思想情怀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高度。她的一生纯粹为了虞姬活着,为了京戏活着。
她深情而又决绝,不肯将就,我想她的世界里也许除了黑便是白吧?爱京戏所以不肯被糟蹋,在她救回的小四和师哥再一次欺骗打击她之后,她心伤了,迷茫了,于是她一根火柴烧掉了所有的戏曲服装,独自一人走到了少时练功的地方,默默缅怀。她至孝,对于母亲不肯透漏半点辛酸苦楚,一路坎坷,但是几句碎语就为母亲勾勒了一片净土。直到最后,她怨的只是原来你们都骗我,不是怪世道不平人们不懂她和她的京戏,就是这么简单却让人羞愧。我宁愿她哀叹,她大声抱怨,至少这样我会觉得她会开心一点,或者找到一二知己。
她曾问过虞姬为什么死?,最后她也是和虞姬一样死去,扮了一辈子的虞姬,她终于懂得了吧?不,也许她早就知道了,可是不愿意相信,当所有的事情都过去,一切风平浪静,大家都老了,不能唱了,她是找不到生存的意义了吗?所以追随自己的梦入了九泉,她在为霸王为虞姬为无辜死去的文化者,以及为京戏殉葬。可是用她做这个祭品,我觉得太过于奢侈。若她能到当世,那水袖一甩,兰花指一翘,圆润的声音慢慢从嗓子里逸出我必为之倾倒。
《霸王别姬》观后感2
电影《霸王别姬》是1993年陈凯歌执导的一部影片,影片根据李碧华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讲述一个出身卑劣的孩子自小在梨园成长,学习京剧,与他一同学艺的师哥段小楼感情很好相互照顾。他被选为饰旦,师哥段小楼演生,俩人艺成后合唱了一出《霸王别姬》名誉京师,成为戏曲名角。梨园师傅打小将他以女儿身授艺饰演旦角,艺名叫程蝶衣,与师哥戏中情侣相绎。致使程蝶衣人戏不分对他一直爱慕的师哥产生了一种不明不白的感情,多次与师哥出现了感情分裂事件,最终酿成人生的悲剧。
《霸王别姬》这部电影在我小时有看过多次,但都不全记忆也不深。那时觉得不好看,在现在看来是欣赏水平不够看不懂而已。前一阵张国荣逝世十周年,网络媒体上出现了很多关于他的评论,包括他的音乐、电影还有他本人。其中在他的电影中评价最好最多的就是《霸王别姬》里他饰演的程蝶衣形象,看到这些评论使我有了再次观看这部电影的兴趣。看完之后影片给我感触印象比较深的有这几点:张国荣在片中的表演;梨园里师傅授艺时的严厉;还有就是影片的故事经历了抗日、国民、文革三种不同社会阶级的时期。
《霸王别姬》的主角是张国荣饰演的程蝶衣,他人戏不分爱上了自己的师哥段小楼。程蝶衣为什么会爱上自己的师哥?这是张国荣的入戏点。我个人认为这里面除了他一直以女儿身饰演旦角之外,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他所经历的环境:母亲是窑姐,没有抚养能力才把他送到梨园,从小没有得到过他(她)人的关爱,弱小的心灵有了很大的阴影。在梨园的日子又与其他孩子不合形成孤立,只有他师哥段小楼对他照顾,长久以此他对师哥就产生了深厚感情,也产生了一种习惯性的依赖感,并且他将他像普通人一样应有的父爱、母爱、友爱、甚至是情爱一并移致他师哥段小楼身上。又由于经常与师哥戏中情侣相对,导致他自己人戏不分。又由于自身毕竟是男儿身,当他师哥谈到要娶妻生子时程蝶衣却坚决说:“师哥我们这样演一辈子的戏不好吗?”。可段小楼却深知戏非人生,决定娶一位青楼女子名叫菊仙巩俐饰演,至此程蝶衣就把菊仙当成仇恨的对象,三人的感情纠纷不得休停。 影片张国荣既要对人物的演绎,还要京剧地表演,使得难度加大。张国荣的表演是公认的好,可以说是完全地沉溺于人物角色当中,将程蝶衣柔情似水的形象、人戏不分的异常心理刻画地淋漓尽致。“对此后来有影迷评论,说这跟张国荣本身的形象很符合,也跟他对艺术的理解有着很大的关联。”我觉得张国荣之所以能够有这么完美地演绎,这抛开他的之前的表演功底,关键在于他对程蝶衣人物内心的理解和把握。因为他自身的因素才能把握住程蝶衣的异常心理,也因为自己的艺术理解和追求,才有认真疯癫地投入,所以才有了程蝶衣角色的如此诠释。
《霸王别姬》故事经历了抗日、国民、文革时期。戏曲是早期的民族艺术,京剧更是戏曲剧种的代表。梨园里师傅教艺时的严厉、训练时的暴力,这点我有感触。我想当时是因为中国的国情不好,也没有更好的教育方法。像正统教育中都常会出现类似的情形,更何况那些文艺事业工作者,“棍棒之下出孝子”这种落后思想在好多家长老师视为教育的宗旨。文艺工作是不入流职业,虽然当时京剧很受欢迎,但戏曲艺人论你再红始终得不到地位尊重。在抗日国民文革时期,中国完全处在前进道路和文化方向的尝试摸索期,所有人都在饱受人性撕裂痛苦。影片中主人公在面对着不同势力的压制和自身的艺术显得无所适从,成为了权势和思想文化冲突的牺牲品。
《霸王别姬》这部电影给人带来了思考,对那年代人性观念的思考。所以影片由于题材涉及到现代文艺工作者的痛楚,还有人物感情纠葛不明,造成上映时的审批阻扰,最后还是得于放映。上映后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不仅荣获第46届法国戛纳电影最佳影片金棕榈奖,主演张国荣被提名当届的最佳男演员,还打破了中国文艺片国外票房记录,成为了中国文艺片的最高成就。张国荣功不可没,他的表演在电影界大获好评,《霸王别姬》也随着张国荣的离世被人视为永久的绝唱。
《霸王别姬》观后感3
写在前面:在《霸王别姬》的文化视野中,首要阐释的.是人生理想与现实在这对永恒的矛盾。在银幕上,这对矛盾具象化为戏剧理想与生活困惑。"舞台小社会,社会大舞台。
本片充满激情地叙述了这个延续半个世纪的故事,但并不满足于仅仅动人地讲故事。片中一些镜头,极具张力,具有相当大的历史涵盖面,每一个时代的更替对人民而言无所谓好坏,他们只关心自己的生活,过得好就是好政府、好时代。
在此过程中人物的变化益加发人深省。这部影片,在华丽的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摄影机紧跟人物命运而运作,情节波澜起伏,富于戏剧性的生生死死的剧烈感情冲突一直贯串到底,比如影片刚开始时程、段两人缓步进入黑暗的剧场,镜头在前方一路跟随,极富意境。人物居于焦点,色彩的使用非常成功,红色与暗色的对比巧妙的突出了人物,同时运用烟雾营造朦胧、神秘、哀怨的效果,在程蝶衣身上尤为明显,台上的艳红台下的青色相得益彰,他眼睛和身体的轻微转动看来特别传神,将内心的痛苦侧面的突出的反应了出来。
另外,表演元素在电影语言构成中的比重大大提升,于是在演员的选择上转向明星。陈凯歌电影的演员表上第一次出现一批显赫一时的星群:张国荣、张丰毅、巩俐、吕齐、葛优、英达、雷汉等,具备充分的商业元素,但同时,却蕴含深刻的文化内涵。造型刻意求工,镜头的涵义却趋于明确简练,一目了然;节奏亦趋紧凑。香港影评界对于本片的"雅俗共赏",叫好又叫座,以"通俗中见斑斓,曲高而和者众"来形容,相当中肯。
在《霸王别姬》的文化视野中,首要阐释的是人生理想与现实在这对永恒的矛盾。在银幕上,这对矛盾具象化为戏剧理想与生活困惑。"舞台小社会,社会大舞台。
"无论中国或西方,都盛行这种对戏剧与社会人生关系的概括,因为这种概括确实相当精当地把握了这种关系的要领。但这种概括只侧重于艺术反映现实的一面,艺术之为艺术,还在于它不等同于现实,首先,它融铸着艺术家的审美理想。现实人生总是不完美的,戏剧在某种意义上是对不完美人生的弥补,从而或多或少带有梦幻色彩。戏剧理想作为一种艺术境界,丰富人的精神生活,陶冶人的情操,却并不提供现实人生所遵循的具体生活模式。因为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着巨大反差的。
在《霸王别姬》里面使用了两样绝妙的道具,分别是—霸王(段小楼)和自刎的宝剑。电影通过段小楼成功的展示了程蝶衣的迷恋和对菊仙的背叛,通过宝剑的浮沉委婉的见证了段小楼、程蝶衣不寻常的"爱情"。而影片在理想与现实永恒矛盾的审美观照中,显然倾斜于理想化人生。虽然仍具那种理性批判的目光,并未将理想化人生过分理想化。
影片未回避程蝶衣为日军演出的失节,也示加避他沉沦于鸦的失行。但程蝶衣对京剧艺术痴迷的执着,"从一而终"的情感的真挚,超越世俗是非的我行我素,倘徉于梦幻与现实的迷离,寓有一片纯真的童稚之心,构成了一个超凡的精神境界,弥漫着一种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朦胧之美。
此片时间跨越了半个多世纪,并记述几个不同时代政治变幻社会嬗替之轨迹,艺术难度很大。在这个意义上,影片的解答已属难能可贵。不过人物命运的跌宕与时代风云的投射,尚未到水乳交融之境。
某些政治变革之笔触尚见意念显豁,人物的时代沧桑感略显不足,比如菊仙。影片最后的高潮,这种人物与时代的分裂更见痕迹。程蝶衣与段小楼在《霸王别姬》绝唱中虞姬以剑自刎,构思精妙,气氛浓郁;没有这戏不足以为全片划一个圆满的句号。遗憾的是,程蝶衣未自刎于演出权力被剥夺或被“”中人的尊严遭到残酷蹂躏之际,悲剧的心理依据和情绪积累就不能说是很充分了。
文档为doc格式